原标题:难怪贾母不为宝黛完婚,你看黛玉自己怎么说的?很多人都忽略了
前言
“有人说过‘三大恨事’是‘一恨鲥鱼多刺,二恨海棠无香’,第三件不记得了,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‘三恨红楼梦未完’。”
《红楼梦》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之最,引得无数人对其进行研究。然而,这样一部优秀而又经典的作品,却又因为没有完结添得无数遗憾。
无论是续写后四十回中偷龙换凤的宝钗婚姻,还是87剧版之中死在大厦将倾前夕的林黛玉,都使得我们对宝黛的爱情产生无限惋惜,甚至难不免想象,如果贾母早早为两人完婚,他们两人就不会是大悲剧收场了。
但是,无论是哪一个版本,贾母作为贾府最高的掌权者,都没有为二人主持婚姻。这又是为什么呢?
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
虽然《红楼梦》的爱情线是宝黛钗三人的,
但实际上,他们三人之间并不存在我们如今所谈及的三角恋。
毕竟宝黛眼中都是对方,而宝钗的出现,则是为了告诉我们在古代封建大家庭之中,第三者的出现可能不是她本人的意愿,其中所掺杂的因素远比如今所谓的爱情多得多。
因此,在书中也就出现了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之争。
金玉良缘
关于金玉良缘的说法,从薛宝钗到了贾府之后,就一直存在,直到第二十八回,薛宝钗才说
自己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给的,要有玉与之相配才行。
而贾宝玉从生下来开始,便带着那一块通灵宝玉,上刻
“莫失莫忘,仙寿恒昌”;可巧的是,薛宝钗的金锁,所刻便是
“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”。
如此金玉,连上面的字都一样,自然让人将薛宝钗与贾宝玉两人联系在一起。
薛宝钗才情与美貌兼具,
论家世,薛家也是皇商;论才情容貌,薛宝钗与林黛玉不相上下,这使得林黛玉本人都有了危机感,时不时朝贾宝玉使小性儿说着“人家拿金配你”又或者“人家有冷香,你自然也得有暖香”诸如此类的话语。
由此可见,金玉良缘这一说法在贾府的影响有多大。
而除了这不胫而走的流言之外,
还有两个贾府主要的拥趸者,那便是元春和王夫人。
元春对金玉良缘的支持,可以从送给宝钗和宝玉两人的端午礼物看出来。回家省亲的时候,元春曾让众姐妹们写诗,而令她觉得最好的诗都是黛玉所作,足以证明她是更倾向于黛玉的才情的。
然而
在后面的端午礼物上面,唯有宝玉和宝钗是一样,林黛玉所得和三春姐妹一般。这里可以看出,
于元春而言,她更支持金玉良缘,将林黛玉是当作妹妹对待。
王夫人本来就是薛家人,与薛姨娘是姐妹,自然更向着自己家。而且贾府关于金玉良缘的消息,多半都是在王夫人的授意下传开的。
比起金玉良缘,支持草木姻缘的也并非少数。
木石姻缘
从绛珠仙草决定还泪开始,便注定了她与宝玉的悲剧,
但在贾府之中,仍然有人坚定地站宝黛爱情,并且她们都没有藏着掖着,那便是贾母和王熙凤。
首先就是我们表现得张扬的“磕学家”王熙凤。那句
“既吃了我们家的茶,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”成了当今许多读者坚定站宝黛爱情线的证据。
作为贾府八面玲珑的人物,王熙凤最擅长的便是洞察人心,否则也不会如此讨得贾母的喜欢。若是贾母不推宝黛,王熙凤自然是不会当着那么多姐妹说着这句玩笑话的。
而在《红楼梦》五十五回,王熙凤和平儿算着以后使钱的地方,也曾透露出这一讯息:
凤姐儿笑道:“我也虑到这里,倒也够了: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,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,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。”
两人的婚姻直接放一块儿说,并且表示贾母可以出钱,这不就是言说两人内部消化吗?
不同于王熙凤明目张胆地说出来,贾母的心思便主要体现在细节之处。
贾母本就偏爱女儿贾敏,在贾敏死后,就要求将黛玉接到身边抚养,并且当黛玉到了贾府以后,
贾母是安排黛玉和宝玉一同住在自己大房子里,很明显是有意培养二人的感情。
而一同长大的两人,也确实因着青梅竹马的关系逐渐走上相恋的道路。
除了住所之外,贾母对两个玉之间的关照都是相同的,但凡有些顶好的东西,都是给两人各送去一份。
既然贾母如此疼爱两人,且后期林黛玉父母双亡,为何不愿提前将亲事说定呢?
林黛玉的话语:众人的忧虑
而这里,很大一部分原因便要从黛玉刚进贾府说的一句话论起:
黛玉道:我自来是如此,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,到今日未断,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,皆不见效。那一年我三岁时,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,说要化我去出家,我父母固是不从。他又说:‘既舍不得他,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。’
这自然不是说贾母因此不愿为两人定亲完婚,否则贾母的碧纱橱也不会给黛玉用,王熙凤也不会说出那样的话来。
贾母不介意,并不代表其他在座的人不介意,这里当然指的是王夫人。
林如海世袭爵位,又是探花出身,还担任过巡盐御史,可以说是深得隆恩。与贾府后辈乏力的情况来看,与林家结亲除了亲上加亲之外,同时还能互相荫庇。
但不好的地方就在于黛玉所说的那段话,一个常年生病的姑娘,如何担得起贾府的未来,更何况后面林如海死了,林家后继无人?
同时,宝钗不比林黛玉差,身后还是一整个薛家,虽然在官场比不上林家,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。因此,元春和王夫人最后都默契地选择了薛宝钗。
贾母的动作
贾母确实没有为两人指婚,因此才有了续写的调包计以及剧版黛玉郁郁而终的情节,
但实际上,贾母所做的并不少。
除了明眼人所看出来的偏爱之外,她也有自己的考量。
当贾母带着众人前往清虚观打醮的时候,张道士便指出贾宝玉到了适婚的年龄,要给他说一门亲事。
而贾母却直接以宝玉命里不该早娶回绝了。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说法,可能只有贾母知道,但是随行的宝钗薛姨妈就得想得多一点了。
在古代,女子是有一个适婚的年龄段的,而宝钗便是比宝玉大上两岁。
也就是说,如果两人的婚事都拖着,只要贾母不提宝玉的亲事,宝钗最终只能选择另做打算。
而黛玉比宝玉要小上一些,到时两人的亲事自然水到渠成。
这里就可以看出,贾母是在暗中向金玉良缘表示自己的不满,而她之所以这样做便也是因为林黛玉的身体。如果她早早地将两人的婚事定了,即使两人完婚,等到贾母去后,林黛玉与王夫人的婆媳关系势必爆发。
女子无后在古代可是大罪,而林黛玉的身体自然不适合生育,王夫人等人完全可以想着法子找理由将林黛玉休掉。
只有让薛宝钗先比贾宝玉成亲,所有的后顾之忧方能解决。不过,贾母没有想到的是,自己的身体同贾府一般,败落地是那么地快,使得三个孩子都还没成家。
尾声
宝黛的爱情悲剧,除了横亘在他们之中的各种势力之外,还有林黛玉本人的身体,这被忽视掉的理由,不是贾母不愿意为两人完婚的原因,而是贾母只能做更周全地打算。
奈何大厦一朝倾,每个人的算盘,都是输。
责任编辑:
评论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