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已远去,但其中仍然有许多问题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。尤其是当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几个大国,小编一直很喜欢战斗民族苏联,它给我的印象是皮糙肉厚又有实力,你敢惹我一下我就灭了你。但当苏联遭遇当时号称世界最强国的纳粹德国,战斗民族却一度被打的抬不起头来。很多人认为严冬并不是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,多线作战才是拖垮这个战争机器的关键因素。因此,如果两个大国一对一单挑,究竟谁赢谁输呢?
讨论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来对比一下开战前双方的兵力对比:
德国军队规模达到550万人,拥有各种坦克战车4300辆,火炮4.2万门。作战飞机4980架,作战舰艇190艘。苏联军队规模为537.2万人,拥有新型装甲战车1750辆,火炮3.75万门,新型作战飞机1450架。相比之下,苏联的军队人数与德国相差不大,但是装备上却被压制了一个等级。
接下来看一下双方的工业对比:
德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尤其在机床储备上,德国拥有超过130万台机床,而刚刚完成工业化的苏联这一数字则为40万。在高端制造业上,德国全面压制苏联。玩过游戏《红色警戒》的朋友可能能体会到,游戏中苏俄的武器多威力强大,抗揍,但是精度差,而盟军的武器虽然皮脆威力较小,但是科技含量高,这便是这一问题的一个写照。
从另一个比较关键的决定因素汽油上来看,德国主流的汽油主要是合成汽油以及87号(辛烷值),而苏联人利用自主研发技术从原油中提取的汽油只有70号。不但如此,苏联的产率只勉勉强强达到5%。这就好比是老司机用德产汽油可以轻松漂移无压力,用苏产汽油就只能翻车。因此,这一方面苏联可谓是被爆的体无完肤。
在对比完双方战争实力的硬性指标后,我们不难得出结论,如果在正常的战争状态下,苏联是很难取得对德全面战争的胜利的。有朋友可能要说了,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,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在开战一瞬间便解决掉对方主力军队的能力。而德国采用的闪电战,是战术理念上的领先,其成功的根本因素是“出其不意”。二战前期德国能够频频得手的原因是那些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小,一旦战败,连翻身的空间都没有。
而苏联不同,其庞大的国土面积给苏联带来了战略纵深,换句话说,就算没有严冬阻拦,莫斯科被德军攻占也不至于像法国那样成立流亡zf打游击,苏联政府可以效仿当时的中国,“且战且退”,以空间换取时间,全民皆兵抗击入侵者。况且西伯利亚也有相当规模的军队驻扎,警惕日本的入侵。
实际上,这种观点在编者看来并不靠谱。虽然苏德关系有互不侵法条约维持,但苏联高层依旧认为如果战争爆发,最大的威胁依旧来自德国。苏联的优势兵力也集中分布在西部防线上。然而1941年6月,德国突然入侵时,苏联甚至没有来得及做出反抗,大批的装备就被摧毁。编者甚至认为,苏德战争后期的库尔斯克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,苏联已经掏出了他们的家底了。如果失去这两场关键性的决战胜利,苏联的战争储备基本上就拼光了。接下来便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反击。对于生产能力堪称恐怖、作战素养极高的德军来说,小规模的游击战恐怕难以改变战争的结果。
实际上,苏联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,除了老天爷的帮助,背后真正的“爸爸”是美国。别看战后两国冷战闹得不可开交,实际上冷战前还亲得像是兄弟。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实现大工业化时,美国提供的技术可谓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1933年美国爆发的罕见的经济危机,让资本家不得意将先进的技术卖给苏联以换取资金。斯大林也亲口承认过,苏联有超过60%的主要企业都有美国的影子,比如著名的第聂伯河水电站,就是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,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。苏联的二战前的几种主要坦克,比如T26和BT7快速坦克,发动机甚至完全是美国的技术。
后来,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沃兹涅夫斯基表示,盟军的援助只占苏联生产总量的4%。美国那边也没吱声,但很明显,来自美国的援助远不止此,这样说只是碍于两大超级大国的面子。实际上,盟军对苏联的援助是巨大的,1941年至1945年,盟军共援助苏联各种飞机18303架、1.3万多辆、400多艘。举个例子,1941年开战后,美英向苏联海军援助了200艘鱼雷艇,而苏联自己的北方舰队,1941年只有2艘鱼雷艇。
说句题外话,别看英国自己打仗怂的不行,但英国给苏联提供物资上却从不马虎。日不落帝国当了百年的世界老大,家底真不是盖的。
可以说,表面上看是德国和苏联在单挑,实际上德国以一国之力,对当时除自己之外的只是前三强国开战,最后也仅仅是惜败而归。假如这个问题需要一个答案,如果苏联与德国单挑,除掉来自盟军的援助,在军队战斗素质、装备水平、生产能力和工业水平全方位被压制的情况下,就算有天气帮忙,恐怕也不能抵抗得住德国如狼似虎般的入侵。
然而,战争让战斗民族见识到了先进技术的可怕,通过对技术的汲取,他们瞬间坐上了超级大国的宝座。德国在战败之后,也低调地默默发展,如今的德国依旧是世界顶级强国之一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,战争在带给人们伤痛的同时也带来了思考,在思考之中总结教训,避开错误,这便是它的价值所在。也许这些能给我们带来启示,能让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。
评论留言